#百家说史迎新春#
为啥印度总是对咱们的西藏念念不忘呢?
印度是中国南方最大的邻国,这些年跟咱们中国的关系一直不太和睦。
特别是在边境问题上,印度老是念念不忘,总想着从中国西南的西藏地区占点便宜,哪怕之前已经为此吃了不少苦头,但还是屡教不改。
这真让人纳闷,印度咋就有这么多古怪念头呢?
其实,要想搞清楚这一切,只需要知道为啥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,就能立刻明白了!
充满艰辛的向西之路
在聊为啥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前,咱们得先弄明白另一个事儿,那就是:中国到底是啥。
说到这个话题,好多专家和学者都发表过看法,像云南大学研究民族与社会学的方铁教授就觉得:
中国是由汉族和众多少数民族一起携手创建的。
因此,按照这个概念来看,不论是蒙古人建的元朝,还是满族人建的清朝,亦或是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,现在我们都把它们看作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。
今天咱们要聊的西藏,也是这里面的一个地方。
说起西藏,想必不少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它曾经的名字——“吐蕃”。
在公元7世纪,西藏附近有个很厉害的政权叫“吐蕃”,它和中原文化有很多交流。特别是在唐朝时,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都嫁到了西藏,还有唐蕃会盟这些事,到现在都是人们爱聊的历史佳话。
就是在这个时候,“吐蕃”代表的西藏文化开始慢慢接近中原文化了。
就好比白居易按照唐宪宗的命令写的一封信中,很直白地说:“咱们国家和吐蕃,老早就是亲戚了,一直像邻居那样友好相处,虽说是两个国家,但亲得跟一家人似的。”
这句话“虽说两个国家,但亲如一家”,最能说明唐朝和吐蕃之间那种特别的关系。
元朝的时候,在之前各朝代的基础上,中国实现了更加全面的统一,西藏也开始正式归中原王朝直接管理。
可能是因为都来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,所以元朝的统治者比较信任边疆的少数民族,甚至还把他们当作帮助元朝管理国家的重要帮手。
所以说,说实话,元朝在让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融合方面,做得真的很棒。这种融合后来也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,明清两代都照着元朝的少数民族政策来,让相关地区一直都保持稳定安宁。
说起来,西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,这一路走来可真不容易,看看历史就知道了。
可以说,这是十几代人、上千年来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,才让这一切得以实现。这里面最重要的,就是中原文明一直以来都对西藏文明保持着“尊重”。
这么说吧,事儿是这样的,西藏和中国融为一体都上千年了,现在更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,那印度为啥还要来插手中国的事儿呢?
这种说法是不恰当的,并且存在严重的误导性。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并不是任何国家可以随意侵犯或妄图占有的对象。印度和中国都是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,两国之间保持着复杂而多维的关系。在处理双边关系时,应该遵循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,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,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和问题。
“轻轻松松就能到达”的西藏
之所以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存在差异,西藏融入中国的过程显得尤为艰巨,这背后不仅仅涉及到文化和政治层面的复杂问题,地理因素的阻隔同样起到了关键性作用。
据说,在清朝时候,要从成都走到西藏拉萨,就算一路上不迷路,最少也得走上快3个月的时间。
所以说,古代时候车马出行很困难,中原和西藏虽然看起来距离挺近,但实际上却像隔着很大的鸿沟,要花上千年时间才融合到一起,也就不觉得奇怪了。
相较于中国,尽管印度与西藏之间似乎隔着难以逾越的喜马拉雅山脉,但实际上,从印度的角度前往西藏的路径却相对更为顺畅。这主要是因为:1. 地理位置的接近性:虽然山脉横亘,但印度与西藏在地理上有着较为接近的位置,相较于其他更远的地点来说,其交通难度相对较低。2. 历史与文化联系:印度和西藏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联系,这种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者之间的通行便利性。3. 现代交通设施的发展: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进步,如飞机、高速公路等,使得无论是陆路还是空路,从印度到西藏的行程都变得更加快捷和安全。综上所述,尽管有自然地理的挑战,但从整体上看,印度通往西藏的道路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遥不可及或困难重重。实际上,得益于现代的交通方式和地区间的紧密联系,这一旅程已经变得相对容易许多。
比如说,要是想去拉萨,选择从尼泊尔的加德满都出发,那么只要大约两个星期就能到了。
这意味着,在1949年以前,许多想去西藏的中国老百姓,通常都得先经过印度绕一圈才能到达。
新中国成立后,政府花了好几百亿修了“318、109”这两条国道,这才让那种难堪的局面有了改观。
因此,总的来说,要是只看地理位置的话,印度可真是被老天眷顾了。
不过说实话,西藏成为了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这真让人感叹中国人天生就有的那股“不服输,能战胜一切困难”的劲儿。
如今,印度人对西藏念念不忘,这背后其实是一种对历史事实未能如愿以偿的执念。
说白了,中国人以前得花上千年时间,费好大劲爬悬崖才能到的地方,咱们现在轻轻松松抬腿就到,可最后却不是咱们的,这在印度人看来,肯定是觉得咱们亏大了。
加上一些对历史理解上的“偏差”,结果导致印度人做出了不正确的决定。
大家都知道,印度还没独立那会儿,是归英国管的。那时候,英国统治下的印度就已经打起了西藏的主意,比如那条臭名远扬的“麦克马洪线”,就是那个时期的产物。
1947年的时候,印度终于完全脱离了英国的掌控,获得了真正的独立。之后,印度就觉得自己作为“英属印度”的接班人,有资格继承英国在西藏那会儿得到的一些东西。
但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,新中国成立了,西藏也和平解放了,印度人的美梦彻底落空了。
后来,印度人也曾想过要像英国那样通过“强硬手段”获取更多,但自从经历了一场对印自卫反击战后,他们就只能在边境上嚷嚷几句,暗地里搞点小动作了。
再次崛起的印度
以前没道理可言,实力又不如人,那现在的印度老盯着西藏不放,究竟是想干啥呢?
说白了,现在的印度就是打算拿西藏来当作对付中国的一个“筹码”。
不得不说,印度人这个群体啊,确实挺复杂的。
1988年12月,印度总理拉吉夫·甘地访问中国时说:“西藏是属于中国的,印度政府不会让任何政治力量在印度搞破坏中国的事情,或者做干涉中国内部事务的活动。”
2003年的时候,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问中国,期间两国签了个正式协议。在这个协议里,印度头一回在西藏问题上表明了立场,承认西藏自治区是属于中国的。
从外在表现来看,印度在与中国关系的调整上似乎展现出了积极的姿态,并逐步摒弃了以往对西藏的不当野心。
可话说回来,印度真的能言行一致,说到就做到吗?
结果很明显是不对的。
实际情况是,跟印度人聊起合作、投资或者钱的事儿时,他们可能表现得挺顺从,但要是稍有不满意,他们马上就会跟你闹翻。
2016年,莫迪当上了印度的新总理,他上任后,“西藏”问题慢慢被当成印度用来牵制中国的一个方法。
仅仅一年的时间,莫迪政府就屡次不遵守关于西藏的两国协议,甚至还明目张胆地鼓励美国驻印度大使跑到藏南地区去。
很显然,印度所做的这一切,都是对中国底线的大大冒犯。
那么,印度为啥要这么做,就不怕得罪中国吗?
印度觉得,要想成为“大国”,这条路是非走不可的。
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曾经说过:“印度现在的位置,不允许我们在世界上只当个小角色。我们要么努力成为一个大国,让人刮目相看,要么就默默无闻,被世界遗忘。”
所以,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,印度不断努力想要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,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它五次申请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。
而解决西藏问题,正好是一个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的好方法。
大家都清楚,以前说的印度,其实只是个地理上的区域,并不是真正的国家。是英国殖民者来了之后,印度才慢慢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国家。
所以,印度就觉得,南亚地区的文化嘛,自然是归他们管的。
因为这个原因,西藏的藏传佛教是从印度传入的,所以印度的种姓制度也对西藏产生过一定影响。这样一来,印度就把西藏看作是自己文化的一部分,甚至引以为豪。
现在,要是比综合国力,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差距还是挺大的,所以印度在战略竞争上赢不了中国。
所以,碰到这种情况,印度就打算换个方法,从外交手段上下功夫,故意制造不少“麻烦”,玩起“麻烦外交”,好跟中国对着干。
可是,印度做了这么多努力,真的能如愿以偿,得到自己想要的所有东西吗?
结果很明显是不对的。
首先,不管印度愿不愿意承认,现在的印度发展中,中国都是个很重要的角色,少不了它。
美国虽然很厉害,但毕竟离印度太远,要是印度非得舍近求远,那只会让印度陷入战略上搞不清方向的窘境。
另外,西藏是中国的固有领土,中国会全力守护自己的土地和主权不受侵犯。
印度要是还一直这么固执下去,到最后只会是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”。
所以,说白了,这两年印度那边其实没那么强硬了,尽管咱俩国家在边境问题上还是没完全说到一块去。
不过,只要中国稳住大局,不慌乱,就能巧妙地接住印度拿“西藏问题”出的招。
如果印度还是这么执着不肯罢休,最后只会是自己惹火烧身。
参考信息来源:
印度关于西藏政策的过往变化和发展走向_杨柳树
《西藏通史》是了解西藏历史的一大宝藏
